变形金刚联盟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回见
查看: 3225|回复: 1

[转贴]回顾历史系列1----失落的文明——汉族民族服饰

[复制链接]

306

主题

1369

帖子

2738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2738
发表于 2003-6-5 18:15:3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满清使汉族人的服装面貌产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,将延续了两三千年的汉民族冠冕衣裳送进了坟墓。顺治二年,清军攻下江南各省,清政府从此下令在全国推行剃头改服的制度。清政府命令,从公文所到之日起,在10天内要将全体男子统统剃去头,改梳发辫,如果有"仍存明制,不随本朝之制度者,杀无赦。"与此配合的是强行更改汉人衣裳式样。当时由于穿汉人衣裳而被捕杀的人不计其数。

  汉族对清政府的命令极力抵制,反抗活动彼伏此起。长期的抵制斗争与清朝已统一全国的形势使清政府考虑做也些让步,以稳定局势。于是提出所谓"十从十不从",即:服装上男从女不从,生从死不从,阳从阴不从,官从隶不从,老从少不从,儒从而僧道不从,倡从而优伶不从。及:仕宦从而婚姻不从,国号从而官号不从,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。这点有限的让步,终于保留了一些汉族衣装中的特点。

  清族的衣装以游牧民族风格为主,袍衬褂是其具有代表性的服式。满族的袍子与汉族的长袍不相同,上身显得紧凑瘦窄,袖子也细而紧,溜肩立领,下摆宽大,下身前后左右开衩,衣襟右衽。与这种袍褂相配合,内衣要穿对襟的短褂和长裤,裤口用带子扎紧,足着靴子或布鞋。

  满族的行袍,又叫缺襟袍,它比日常穿的袍子短大约1/10,前面开衩,右半边的前襟可以摘下来,是单独的一片。在袍子外面罩一件短外褂是清朝独有的服式。这种外褂有单、夹、皮、棉各种形式,式样也常变化。外褂多为宽大的对襟圆领口上衣。没有领子,袖子较宽大,袖品平齐。较短小的外褂叫马褂,身长不超过腰部,袖口仅达肘部,显得紧凑便利。对襟马褂经常被当作礼服罩在外面穿。对襟马褂前衣襟右掩,在腋下系扣,是平民百姓的常服。缺襟马褂也叫琵琶马褂。大襟右衽,前襟的右下裾缺一块,形成一个弓形。这些马褂都束上身,既可保暖,又利于上身活动。

  在清代,男子们的标准服装是袍褂、内衣、长裤、靴、鞋及瓜皮帽,冬天则有皮帽、毡帽,夏季有凉帽、笠帽等。在家中可以不穿袍褂,只穿衫、裤。广大劳动人民,更省去了袍、褂那一层外罩,终年以短衫和长裤为外衣。衫袄有对襟和右衽大襟两种,裤子为直裆中式长裤,腰系布带。


汉族服饰的风格

如果我们把汉族同欧洲民族相比的话,我们会发觉二者在许多方面
都呈现明显的不同。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
主。汉族古代的饱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,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
抱大袖,褒衣博带,形制虽然简单,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一样,
神采殊异,可塑性很强。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千姿百
态的原型,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
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——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
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,线条柔美流畅,令人浮
想联翩。朴素平易的装束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。袍服
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平和、娴雅超脱、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,以
及平淡自然,含蓄委婉、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。

为什么满清建立后要强迫汉人剃发垂辩,易服?
按常理,穿什么服饰,留什么头型和统治并无多大关系,但满洲人入关并建立清后赋予了它们新的内涵。汉族不能接受异族统治主要不是因江山社稷落入异族之手,主要是因为汉族从骨子里看不起周边蛮夷民族,认为他们野蛮愚昧没文化,接受他们的统治对汉族来讲是种莫大的侮辱。汉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,有灿烂的文化,同异族相比,汉族有一种文化优越感(文化自大感),相比之下,满洲人文化实在肤浅,实在自愧不如,这种民族自卑感一方面使满洲贵族深恐汉人看不起他们,另一方面又促使满洲贵族拼命学习汉文化。因此要想统治汉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使汉人习异族风俗,以人格侮辱的方式使汉族精神委缩,打掉汉人骨子里的民族优越感。
清建立后全国因服饰,发式而被杀的汉人不下几十万,当时在中国的一位西方传教士看到这些情景写到:“全世界象汉族这样因服饰,发式而被屠杀的民族绝无仅有。”

最后,对比一下两族的服饰:
汉族的服饰

满族的服饰
<img borde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变形金刚联盟 ( 京ICP备06002198号 )

GMT+8, 2025-1-8 07:29 , Processed in 0.172732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